一、鄭州礦料——鄭州瀝青礦料介紹
生產瀝青路面用石料的礦廠!一般規模小分布散!且所產的石料隨著巖脈變化的影響,性質和密度會相差很大,而礦料密度的不同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的結果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規律是,礦料的視比重與瀝青用量成反比,礦料的總體密度每變化±0.01g/m3將會對油石比產生±0。02%的影響;礦料的性質對瀝青混合料配合比也有影響,如天然砂屬酸性石質,與瀝青結合差,它在瀝青混合料中的用量直接影響了馬歇爾穩定度,也就對油石比產生了影響,因此一般限制天然砂的用量不能超過10%,有條件時盡可能選用堿性或中性機制砂.
1、粗集料(碎石)
指粒徑大于:5<HH的碎石,是瀝青砼中的骨架,在結構層中起著承重;穩定以及抗高溫變形的作用,其除保證規范規定的常規檢測指標外,還必須與瀝青路面結構層厚度相匹配。
(1)瀝青混合料中最大集料顆粒尺寸的選用,對中、下面層應小于層厚的1/2;(對上面層應在層厚的1/2。5~1/3范圍內為宜,這樣可有效防止瀝青混合料在拌和、運輸、攤鋪中產生的離析和攤鋪后麻坑現象的發生,同時有利于碾壓密實,減少成型后瀝青路面受水的損害。如兩顆重疊的碎石在施工攤鋪后就易產生錯位現象,造成麻坑或者會在碾壓時出現壓碎現象.粗骨料粒徑過大或含量過多會加劇離析現象,第一次離析發生在拌和機向汽車內卸料時,粗顆粒滾落于汽車兩側擋板處,第二次離析現象的發生是汽車向攤鋪機盛料斗中卸料時,粗顆粒集料滾落于盛料斗兩側。當攤鋪機將前一車瀝青混合料攤至最后時,必然將盛料斗中兩側離析的粗顆粒集料收入料斗中央刮板處等待下一輛車倒入,再加一車混合料倒入粗顆粒又是先下,兩次離析的粗骨料累積在一起,將造成成型后瀝青面層每隔15m~20m左右距離,就會有不均勻粗糙離析現象的發生。尤其在雨后觀察更加明顯,并有積水現象。
(2)碎石規格尺寸在選定時,應控制超最大規格尺寸含量小于5%,超最小規格尺寸通過量不大于10%,且不應有重疊現象發生,如:
瀝青混合料類型為AC—30的礦料級配所選用的碎石規格尺寸應為20㎜~30㎜,10㎜~20㎜和1㎜~10㎜;瀝青混合料類型為AC—16的礦料級配所選用的碎石規格尺寸應為10㎜~15㎜5㎜~10㎜;
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按設計要求的礦料尺寸進行采購,進場礦料按規格分區堆放,堆放場地須硬化并有防雨設施!以易于保證工程質量,否則會造成目標配合比的礦料級配曲線調試困難,生產配合比無法控制,出現溢料和等料現象,或者以大代小或以小代大,破壞混合料級配標準,影響工程質量。
(3)瀝青路面抗滑表層應選用石質堅硬、強韌、耐久、耐磨、抗沖擊性能好,與瀝青粘附性A級以上的碎石,這種石料多為玄武巖、安山巖、輝綠巖、花崗巖等,軋制的碎石與瀝青粘附性多在5級以下,經處理方能使用.具體方法可為:
1)瀝青中摻加抗剝離劑。目前國產抗剝離劑有北京香山聯合助劑廠生產的650低分子聚酰胺樹脂,摻量約為瀝青用量的0.5‰~1‰;西安公路研究所研制的PA—I型瀝青抗剝離劑和西安產的BA3型抗剝離劑。摻量約為瀝青用量的0。2%~1%。瀝青抗剝離劑最佳劑量的確定,相同型號的抗剝離劑對不同瀝青品牌的效果是不同的,不可簡單地按產品說明書中的劑量或采用平均值作為使用劑量,應通過在瀝青中摻加不同劑量的抗剝離劑與碎石進行粘附性試驗后,選用最佳劑量后方能使用。
2)添加適量的磨細的消石灰或生石灰粉以及水泥,是改善和提高酸性石料與瀝青粘附性極為有效的方法,且成本低,由于抗剝離劑價格昂貴,又不易摻拌均勻,且受高溫后的化學變化也不容忽視,故在GB50093-96《瀝青路面施工及驗收規范》中,對此也明確作出規定。而如果采用干燥的生石灰摻入礦粉中共同磨細,通過試驗驗證收效甚好。
鄭州瀝青路面施工